广森普法丨财产保全6步操作指南:手把手教你合法冻结对方资产
在诉讼过程中,许多人会担心对方提前转移财产,导致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。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?财产保全就是你的法律利器!
今天就为大家带来财产保全的六步操作指南,让你在诉讼过程中掌握主动,有效保障自身权益。
第一步:明确申请类型——诉前保全vs诉中保全
财产保全分为诉前保全和诉讼中保全,两者适用场景和要求不同:
诉前保全:适用于紧急情况,如发现对方正在转移资产,需在起诉前申请。需满足两个条件:
存在“情况紧急”的情形(如对方已着手转移财产);
申请人需提供与请求保全金额等值的担保(如现金、房产、保函)。
诉讼中保全:在诉讼过程中申请,法院可依申请或职权决定是否采取保全措施。此时担保非强制,但法院可能要求提供。
关键提示:诉前保全后,申请人需在30日内起诉,否则保全自动解除。
第二步:准备核心材料——5类文件缺一不可
申请财产保全需提交以下材料,缺一可能导致驳回:
财产保全申请书:需写明双方信息、保全理由、财产线索及金额。
主体资格证明:
自然人:身份证复印件;
法人:营业执照副本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。
财产线索清单:
银行账户:开户行、账号;
房产:产权证号、地址;
车辆:车牌号、车架号。
担保材料:
现金:银行存单或转账记录;
房产:产权证及评估报告;
保函: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出具的担保函。
证据材料:证明纠纷存在的文件(如合同、借条、聊天记录)。
材料要点:财产线索需具体到可执行程度,模糊描述(如“对方名下有房产”)可能被驳回。
第三步:选择管辖法院——3个地点任选其一
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,可向以下法院申请保全:
被保全财产所在地法院(如冻结银行账户,向开户行所在地法院申请);
被申请人住所地法院(对方户籍或经常居住地);
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(如合同纠纷中的约定管辖法院)。
策略建议:若对方资产分散,优先选择被保全财产所在地法院,便于执行。
第四步:提交申请并配合审查——48小时内见分晓
法院收到申请后,需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:
裁定通过:立即执行保全措施(如冻结账户、查封房产);
裁定驳回:需在5日内申请复议,或补充材料后重新申请。
申请人义务:需在保全后15日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(诉前保全),否则保全自动解除。
第五步:执行与监督——3个注意事项保效果
保全措施执行后,需密切关注以下情况:
财产变动:若发现对方转移未被保全的资产,可申请追加保全;
超额保全:若保全财产价值超过诉讼请求,对方可申请解除超额部分;
解封条件:
申请人撤回申请;
双方达成和解;
判决生效后执行完毕。
风险预警:若保全错误(如查封无关财产),申请人需赔偿对方损失。
第六步:解封与后续——3种解封情形需知
保全措施不会自动解除,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:
期限届满:诉前保全30日,诉中保全至判决执行完毕;
被申请人提供担保:对方提供等值财产或现金,可申请解封;
申请人败诉:判决生效后,法院自动解除保全。
操作建议:解封后及时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,避免资产长期冻结影响使用。
其实财产保全没那么复杂,核心就是 “快、准、稳”——发现对方要转移资产就赶紧申请,线索给得准,担保选得稳,就能最大程度保住自己的钱。如果涉及大额资产,或者搞不清细节,找个律师帮你把关,更放心~
觉得有用的话,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,别让大家再吃“赢了官司拿不到钱”的亏!